交通部主任秘書李泰興 惜舊緣
跨域港務文化革新 人才扎根
現任交通部主任秘書的李泰興主秘,曾任台中港務局局長,臺灣港務公司首任總經理。談起經歷,李主秘笑說,「其實我比較習慣講我是會計人,大學念會計系,畢業後順利考上高考,到行政院主計處第一局(行政院主計處公務預算處的前身)服務,主要負責編列中央政府總預算,一路到升遷至第一局副局長、交通部會計長,擁有16年多的會計經歷。即使後來被調派到台中港務局、港務公司,對比在港務領域6年半的時間,做會計還是相對久。」
現任交通部主任秘書的李泰興主秘,曾任台中港務局局長,臺灣港務公司首任總經理。談起經歷,李主秘笑說,「其實我比較習慣講我是會計人,大學念會計系,畢業後順利考上高考,到行政院主計處第一局(行政院主計處公務預算處的前身)服務,主要負責編列中央政府總預算,一路到升遷至第一局副局長、交通部會計長,擁有16年多的會計經歷。即使後來被調派到台中港務局、港務公司,對比在港務領域6年半的時間,做會計還是相對久。」
因為任務的指派,讓專業本是財經會計的李主秘,雖然在行政院幕僚單位,過去也曾接觸經濟、國防、教育、交通等國家政策,但從熟悉的會計領域橫跨到交通港務,李主秘認為仍是一大挑戰,除了盡己之力外,又再度回到校園--海洋大學攻讀航運管理研究所,提升港務專業。
公司文化的創建 發現人才需求
到港務局後,李主秘發現港務局同仁,年紀層相對偏高,以往也因為流動率低,加上政府推動四化政策:去任務化、地方化、行政法人化及委外化的影響,在缺乏新進人員的情況下,人力新陳代謝速度非常緩慢。由於100年起開始啟動航港改革,李主秘跟隨著第一任董事長--蕭董事長丁訓負責籌備港務公司,認為人才、人力是將來港務公司很大的挑戰,因為從公務機關變成企業,整個公司文化的創建需要重新思考並且大刀闊斧地執行。
改制公司後,從公務機關改制企業,會有一些原來公務機關沒有的業務和人才,需要向外界找尋,例如「財務」部分,原本公務機關不需理財,賺錢就留在港務局或繳庫。但改制後,理財是很重要的。
而「法務」部門,以前為政府機關握有公權力,改制後跟民間企業同為公司,站在同一個平行線上。因此,在改制前,李主秘特別拜訪了行政院公平會(公平交易會)向其請益,「公平會提醒我們,因為港務局是行政機關,做任何業務是本諸於政府的公權力,改制後港口只有港務公司在經營,在性質上如同獨占,需面對許多法令上的挑戰,包括公平交易法等,因此李主秘在公司改制當時,特別強化法務這個領域。」
另外,在公司籌建期間,李主秘認為有必要建立好的人才制度,而在設計「從業人員制度」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港務管理人才其實過去都在港務局,民間比較沒有人有相關經驗,大多集中在船公司、裝卸公司等。故在改制公司後,新進從業人員有財務、法務、行銷、業務、企劃等專業,卻沒有相關港務背景。所以招考民間人才後,必須透過在職訓練,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做好分階段訓練,如新進人員班、養成班、進階班和專業課程等,才能培養出良好經營管理人才。
獎學實習制度 扎根港務未來人才
李主秘提到,其實在港務公司服務時,自己最滿意的是建立獎學實習制度。因為公司需要一批基層同仁,希望新進員工能對公司有基本了解,因而透過「獎學實習制度」,讓大學生在大二升大三時,如對港務經營有興趣,且成績達到一定水準者,可以透過實習機會到港務公司實際工作,畢業後再經考試進入港務公司,進而也降低因不熟悉工作領域而產生的離職率。
「獎學實習制度另個考量是高中與大學升學考試,可能形成階級流動的阻礙,因此,如果照顧低收入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獎學金實習,這可能是一個他們人生翻轉的機會,公司也善盡了社會責任。」
李主秘以自己最愛看的NBA籃球比賽來比喻人生,人生假如可以活到80歲,20年為一階段,20歲以前才第一節比賽而已,落後不代表輸了這場比賽;如果在第二節急起直追,也許在上半場就可以後來居上,到了第三節繼續努力不懈,相信第三節結束時,應該勝券在握,第四節只要穩扎穩打到比賽結束就可以贏得勝利了,而港務公司提供第二節的機會給新進同仁,所以不管畢業自名校或一般學校,只要努力進取,相信未來都會有很好的生涯發展。
進步的動力來自學習心態
對於港務航運產業的挑戰,李主秘不諱言,社會變化多端,新知識來的太快,挑戰太多,倘若每個領域都要求同仁很瞭解、很專業,頗有難度,但希望同仁至少有一些基本概念,例如若對智慧港口有基本觀念與知識,即可迅速尋找到對的人或單位來共同協助推動。另外,在公司發展方面,例如ERP開發,公司內部人員至少要有系統整合和規劃能力,雖不用完全自己動手,但可透過內部研究或與學校老師合作,讓整個系統開發符合公司發展需要。所以,學習動機與恆心是促使公司進步及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