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封面故事
臺灣港群4月號 2018-03-30
漢堡港藉由公部門特別設立的公共基金,整合了營利與公共資金來資助開發計畫

漢堡、橫濱 港埠城市的未來思維

  • 瀏覽人次:1440
  • 撰稿:馬千惠

當帶動城市發展的工業與碼頭機能重要性慢慢降低,重新開發舊港區,是修復海洋與人類關係的重要一步。眾多從工業開發、貿易開始而快速發展的港口城市,紛紛重視到舊港區的價值,如德國漢堡海港城、日本橫濱港未來21,都是類似而有名的開發例子。


當帶動城市發展的工業與碼頭機能重要性慢慢降低,重新開發舊港區,是重新修復海洋與人的關係的重要一步。眾多從工業開發、貿易開始而快速發展的港口城市,如德國漢堡海港城、日本橫濱港未來21,紛紛重視到舊港區的價值,都是類似而有名的成功開發案例。


漢堡港推新城HafenCity計劃

漢堡港(德語:Hamburger Hafen)位於易北河(River Elbe)在北海的下游出海處,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漢堡港始建於1189年,總面積87平方公里、60個港口碼頭和310個遠洋船泊位,港口內曾經有面積約16平方公里的自由港區,占整個港區五分之一,2013年後變成歐盟海關港口之一。


有別於其他海港,漢堡港位於歐洲市場的中心,擁有發達的海上航線,近300條航線通向世界五大洲,港內設備先進、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加上運河、鐵路、公路和航空網,密集、快速串聯週邊地區,使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歐洲最快的轉運港」等稱號。

   
漢堡整個市區橫跨易北河兩岸,市內河道縱橫,特色是內河道與橋樑眾多,在易北河底還有橫越的隧道相通。城市的工商業發達,是德國的造船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航空、電子、石油提煉、冶金、機械、化工、橡膠及食品等,如空中巴士(Air Bus)的總裝基地之一即位於此。

   
隨著歐盟自由貿易時代,自由港區的經濟重要性也相對減少;在縮減自由港區的範圍同時,為改善舊港區倉庫用地的環境並提昇土地效益,漢堡市在原自由港的腹地中,開啟了「HafenCity Hamburg」歐洲規模最大的都市更新計劃。


公共基金支應相關建設

統籌執行與管理計畫是由漢堡HafenCity公司(HafenCity Hamburg GmbH)負責,藉由公部門特別設立的公共基金,讓該公司可以掌握該區的市港資產及公有土地,跳脫原有法令限制,也將因開發產生的預算支出轉移至該基金負擔,同時整合了營利與公共資金來資助HafenCity開發計畫、相關配套建設與港口設施,減輕漢堡市的支出預算。

   
漢堡市政府以「Return to the city˙Return of the city」為開發願景,希望以此區的發展歷史作為都市重新開發的主軸。計畫中設定「公共空間及綠地」、「防災的永續都市」、「活化老舊區域、兼顧歷史文化建築保存」、「住商混合的經濟發展」四大目標,將此區定位為匯聚辦公室、旅館、商店、公務建築及住宅區的特別開發區,並保有約26公頃的公園、廣場等,以提供至少1.2萬人的居住空間及約4萬人的工作區域。

   
更新的工程預計將於2020至2030年之間完成。以HafenCity為名,意義來自於德語的「港口(Hafen)」和英語的「城市(City)」所組成,即是希望將港區為核心,再建設一個漢堡市中具有完善生活機能的新區塊。  


其中,自2007年動工,在2017年才正式開幕的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是漢堡港城的一個重要地標。易北愛樂廳高達110公尺,是漢堡目前最高的建築,音樂廳的一至七層使用了曾經用於存貯可可、茶及菸草的港口舊倉庫,紅磚倉庫以上的外觀,則是使用了全玻璃帷幕,新舊的建築風格交錯、相異建築材質巧妙融合一體。

橫濱港未來21

橫濱港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的港灣,瀕臨東京灣岸,與川崎港、東京港構成中樞港灣「京濱港」,橫濱港港灣管理者為橫濱市政府。1859年開港後,迅速做為生絲貿易港、商業港、客運港、工業港得到發展,在短時間內就具有了國際港的規模,有「金港」之美稱,是日本的主要國際貿易港之一,也是日本三大貿易港之一,2011年起被日本政府列為「國際戰略港灣」。


屬於國際港灣型都市的橫濱,也擔負著日本近代工業化的重任,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的「京濱工業地帶」就位於橫濱,以金屬、機械、化學為主,而橫濱港沿岸設有大量的港埠設施與伴生的工業與倉儲產業。但受到二十世紀末以來的全球化浪潮衝擊,製造業面臨空洞化;在泡沫經濟前的鼎盛時期,橫濱即致力大規模開發濱海區,企圖從重工業都市轉型。


橫濱市政中心位於關內地區,而中心商業區則位於橫濱車站周邊,橫濱市政府正開發位於兩地之間的橫濱港未來21地區,使橫濱市中心連為一體。


開發計畫在1981 年正式以「橫濱港未來21(Yokohama Minato Mirai 21)」命名,也稱港未來21、港未來、MM21等。港灣未來21的街區名稱是在橫濱市民中公開徵集決定的。日語「Minato」是指港灣,「Mirai」指未來,港灣未來21的名稱作為代表港灣橫濱的街區,寄託著面向21世紀的未來夢想。


新舊港區整合  老倉庫活化

橫濱由政府擔任火車頭,為都市決定發展新方向,公私部門合作成立開發公司。積極推動實質開發事業,總面積高達186公頃,分為「新港區(Shinko District)」、「中央地區(Central District)」及「橫濱站東口(Yokohama Station East District)」等三個地區。


主要是將造船廠等遷移與填海造陸,進行港區的重新開發。在公部門積極推動公共投資建設道路與公園綠地等服務設施的帶動下,逐漸展現整體性的更新效益。整體規劃包含「展覽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飯店、購物商場等,透過完整商務機能建置,招攬國際商務旅客,也帶動周邊觀光。


MM21也以做為一個21世紀的環保都市作方針,區內的電線、電話線、光纖網絡、自來水、下水道和暖氣系統等基礎設施全部預先設置在地底,是港區更新、新舊港區整合再造的示範。

橫濱港

「橫濱港未來21」整合新舊港區、活化老倉庫

(拍攝:Jorge Láscar;來源:CC BY 2.0, 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1950167 View_of_Yokohama_from_the_Clock_Ferris_Wheel_)


對於老建物的保留和再利用,橫濱港的「紅磚倉庫」是成功的經營案例,原一號館、二號館分別建於1913年及1907年,是明治、大正時代的紅磚瓦建築,曾經是橫濱港最重要的物流及關稅據點,主要保管進口香煙,羊毛,洋酒等,後來兩座建築作為保稅倉庫一直使用到1989年。


直到橫濱市在2002年經過整備,利用倉庫活化方式,將原本荒廢的古蹟重新修築,一號館改造為展示空間(文創中心),二號館改造為商場,保留舊式建築物外觀的歐式懷舊風格,但內裝卻具有現代感,每個月都有各項展覽、演唱會、戲劇、舞蹈表演,是橫濱港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觀光、遊憩景點之一。


目前,橫濱港未來21已經發展成為橫濱代表性的街區,包括辦公樓、商業設施、酒店、遊樂園、會議中心、美術館及音樂廳等文化設施等,每年造訪的遊客超過五千萬人。作為一個從拆船製造業的工業港口轉型為商業與遊憩觀光的國際港口,MM21計畫在過程中,對橫濱城市轉型舉足輕重的影響。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9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