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靈饗宴

臺灣港群108年8月號 2019-08-05
母親的畫像

母親的畫像

  • 瀏覽人次 : 157
  • 撰稿:白鷺鷥

我的母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雖然識字不多,卻懂得許多人生的道理。聰慧善良、樂觀開朗是她的天性,愛物惜福、知足常樂是她的座右銘。

我的母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雖然識字不多,卻懂得許多人生的道理。聰慧善良、樂觀開朗是她的天性,愛物惜福、知足常樂是她的座右銘。

在以前男尊女卑的農業社會,為了家庭忍氣吞聲、為了子女委曲求全,是母親婚姻生活的寫照,婆媳不和更是千古難解的習題。祖母是寡婦,父親又是獨子,可以想像母親婚後生活的艱辛。因為她的逆來順受、苦心經營,才得以維繫家庭的完整,守護兒女的成長。

逢年過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母親在農村長大,逢年過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舉凡過年蒸年糕、清明包春捲、端午綁粽子、中秋炊麻糬、冬至搓湯圓,個個都難不倒她。

還記得小時候在年節前夕,最喜歡跟隨母親到竹林中摘採竹葉回家包粽子、在田間小徑尋覓鼠麴草的芳蹤,洗淨曬乾後搗碎和進粿糰中搓揉,可增加紅龜粿的香氣與Q彈,並將長長的香蕉葉剪成圓形,抹油鋪襯於下,這些都是製作民間美食的祖傳秘方。

孩提時代過年過節,看著母親從早忙到晚,殺雞宰鵝、祭祖敬天,好不熱鬧!母親忙碌的身影就是我們對民俗節慶最深刻的記憶。
初二回娘家
初二回娘家

「愛物惜福」的身教

母親生性節儉,很少添購新衣,衣服常常一穿就是十幾年,弟弟常打趣地說她還停留在「新3年,舊3年,縫縫補補又3年」的時代。我卻覺得她過的是充滿智慧的簡單生活。

下雨天母親會收集雨水再利用,洗衣、拖地都便利。到田邊採野菜,到溪底摸蜆仔,巧手烹飪變成桌上佳餚,拾取枯木乾枝當成柴薪。當高麗菜、蘿蔔等農作物因生產過剩,採收不敷成本而被廢棄於田時,母親就會呼朋引伴一起去撿拾,回家醃製泡菜或曬成菜乾,以備儲糧。利用掉落於地的椰子樹葉柄製作扇子搧涼……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母親「愛物惜福」的身教。

雖然自幼失學,卻阻礙不了母親旺盛的求知慾。一次因緣際會,參加鄉公所舉辦的成人基礎教育研習。從ㄅ、ㄆ、ㄇ到你、我、他,孜孜不倦,勤奮學習,終於擺脫了〝青瞑牛〞的緊緊跟隨。母親很慶幸當年識字班的學習,如今才能學以致用,看得懂父親藥袋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母親對子女的關懷無微不至,常常為我們做新衣、添新鞋,噓寒問暖,洋溢著滿滿的母愛。母親力行身教重於言教,對子女的教育極為重視。雖然在課業上不能給我們實質的幫助,卻是孩子求學過程中堅強的後盾。不管子女功課做不完時挑燈夜戰、或是月考前晨起磨槍,母親的鼓勵與陪伴總是帶給我們溫暖、安心的力量。

中年以後,母親在父親的引領下信奉一貫道,成為虔誠的教徒,長年茹素。雖然當時臺灣社會尚未普遍接受一貫道,還曾經將其蔑視為是吃鴨蛋的邪教,但母親在夫唱婦隨且秉持宗教勸人為善的信念下,一路走來始終不變。全家人耳濡目染也都信奉一貫道,成為「吾道一以貫之」的忠實信徒。現在每個月一次的「啟慧班」聚會,是母親最期待的社交活動,不但福慧雙修,還能廣結善緣。

幸福其實很簡單凡事往好處想

外號〝綠手指〞的母親喜歡種菜栽瓜,不為營利只為分享。在現今普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栽種的年代,母親仍堅持潑灑柴火灰燼以防蟲害;鋪蓋菜葉果皮自然發酵而成的有機肥料。清晨天剛破曉,常見母親蹲在菜園裡撿拾蝸牛,這些善於分泌粘液潤滑地面,以保護腹足爬行的動物就是菜園無毒的天然認證。友善土地,自然農法所種出的蔬果鮮美甘甜、健康滿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品嚐後無不豎起大拇指,讚譽有加。分享的喜悅與成就感就是母親樂此不疲的原動力。
母親(左1)與工作夥伴花田合影
母親(左1)與工作夥伴花田合影

七年前父親病倒後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堅持不申請外籍看護,一肩扛起照顧的責任,雖然背已佝僂、雖然髮已斑白。望著她細心照料父親起居的身影,母性的堅強常令我動容與不捨。每當兒孫們回家探望,一句簡單的問候就能讓母親笑逐顏開,看到大夥津津有味地吃著她特意準備的炸地瓜、煮玉米、炒花生以及甘蔗汁等自家美食時,母親的臉上總是閃爍著慈愛的光輝。我想只要兒孫們平安健康、幸福美滿,就是母親最大的安慰了。

母親常說人生在世,要歡喜快樂的過每一天。日子順遂時要常懷感恩的心,命運多舛時要將吃苦當作吃補。幸福其實很簡單,凡事往好處想,樂觀面對人生各種課題,自然就會過得快樂,這就是我敬愛的母親。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18

返回列表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