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航港視界

臺灣港群108年8月號 2019-08-05
以色列「以星航運」靈活經營策略  馳騁汪洋

以色列「以星航運」靈活經營策略 馳騁汪洋

  • 瀏覽人次 : 470
  • 撰稿:、圖 /潘緣、陳正和

以星綜合通運從2017年11月,將其在亞洲-美東航運市場上,廣受歡迎的Z7S航線正式加靠高雄港,成為近年來少數將遠洋航線增加掛靠於臺灣港口的外輪公司,同時亦實質呼應市場客戶對於該條航線,所能提供優質服務的殷盼。以色列海法為事業發展基地的以星航運從創立至今,走過無數風雨,掌握時機方有今日規模....

選擇以色列海法為事業發展基地
通常,國力雄厚的海洋國家必會發展出堅實壯大的海運業務,並在港埠發展快速便捷的貨物裝卸吞吐、轉運業務,繼而又會在沿岸建構經貿特區或專屬的工業區。地中海國家之一的以色列,不但在多項領域皆有極為傑出的成就,即便是縱橫萬里的海運業務亦是如此。 
該國最著名、規模也最大的海運事業乃是「以星綜合通運有限公司」(ZIM Integrated Shipping Services,以下亦稱以星航運或以星通運),總部設在以色列最大港城的海法(Hayfa)。
“ZIM”在希伯來語和聖經舊約中乃海洋之意,相當於英文的ocean,以ZIM為名可知必有稱雄大洋的期許。中文之所稱為「以星」,乃是由於該家以色列航運公司的專用徽誌(logo)上,有七顆以「大衛之星」為圖記的標示,七顆代表公司旗下的船隊係乘風破浪,暢行無阻於全球七大地區和海域,恆長帶進鼎盛無止的業績。

 

 

以星綜合通運有限公司的專用徽誌 


 


ZIM公司成立於1945年,創設時間猶早於以色列建國近達三年,由名為“Histadrut"(為後來的「以色列勞工聯合總會」)之組織結合其他猶太機構共同設立, ZIM麾下的第一艘船舶是在1947年時,與「哈里斯和迪克森公司」(Harris & Dickson Co. Ltd , 總部設在倫敦)共同合資購買的,這艘原意為「
東方號」的商船經過翻新後改名為SS Kedma(以色列船隻名稱前常加上SS兩字母,代表商船),於1947年夏天航駛至現今的以色列海法港去停靠、交船(當時的廣大阿拉伯半島和西亞地區尚由不列顛所殖民統轄),準備投入營運。
 


為對ZIM之經營有若干程度的控制,以色列政府在早期亦持有為數不少的ZIM海運事業之股權(本世紀初則已轉由民營企業持有),俾得以重要股東之立場發揮影響力,但是大部分的股權仍是由以色列境內諸團體如總工會和各個營利事業所分散持有,故而乃屬民營事業型態。
 


在以色列建國之初,頻和周遭阿拉伯國家發生衝突或戰爭期間,ZIM公司是以色列政府唯一賴以與海外地區運送物資(含食品、貨物乃至軍事設備)、人員的民間事業組織;之後,以色列從其與西德政府訂立的賠償協定所取得的費用,撥出部分作為僱用ZIM船舶的款項,ZIM公司復將掙來的資金用以添購新、舊船舶,逐漸壯大事業。


邁向貨櫃運輸的新時代
若不論計和周其他旁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暨歷史恩怨等因素,以色列的確擁有優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自其立國以來便發展出蓬勃發達的陸、海、空諸層面之運輸業務。就貨物重量兼計運送里程(即以「噸-里」作為計量單位)而大體言之,其中陸地運輸近占一半,船舶和航空運輸則各占1/4。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貨運技術的進步,ZIM致力於邁向貨櫃運輸的新時代,ZIM公司復於1990年代向德國造船業訂造了15艘領先群倫的大型貨櫃船。不過,為應對多角化經營之需求,ZIM亦增購有油輪、散貨船、滾裝船和冷藏船…等類的特種船,以星航運於以色列和伊朗尚稱交好期間(巴勒維國王在位主政時期),曾專門受理而肩負起將伊朗的石油運至以色列,再將經過加工提煉後的石油運銷至歐洲諸國,為以色列賺到可觀的外匯
在運油方面,ZIM是將自國外購進之原油,運往位於海法和阿什杜德(Ashdod)兩地的煉油廠去提煉,並將煉造出的多種石油副產品再從以色列外運銷售。以星航運伴隨著以國和鄰近阿拉伯國家交戰的迴盪砲聲與飛揚火光,在度過重重轉機後將船隊航線擴展到全球。
以星航運從進入至1970年代起,當時的事業領導人--Moshe Kashti便決定調整公司的經營方向,全力發展更適合現代化海運的貨櫃運輸,首先是開闢遠東航線、美國航線和歐洲航線的三條重要貨櫃船航線。
 Moshe Kashti的繼任領導人--Yehuda Rotem,亦踵繼此一貨櫃運輸之策略,構建ZIM的全球貨櫃運輸網。在這段戮力成長期間,以色列又面臨到史上最激烈的以阿戰爭,分別遭遇埃及和敘利亞的南北夾攻,且又在交戰時和戰後遭逢了產油國家的石油禁運。以星航運亦在嚴酷的經濟危機下,把握當時國際貨櫃運輸發展的重大機運,不斷增闢新的貨櫃運輸航線,並藉由靈活巧妙的經營手法,獲得可觀成果。
以星航運在本世紀初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猶未爆發的前,業績迭有良好嶄獲,如在2007年時即獲利2,200萬美元,曾訂定一個斥資達30億美元巨額的船隊擴充方案,陸續向亞洲諸國家的造船廠訂造八艘配載裝載量達12,600 TEU,在當時是舉世排名居前的超大型貨櫃船。如果按照計畫施行,必可使得以星航運在全球諸貨櫃船運公司之排名大舉提升,卻因為全球的金融海嘯,嚴重衝擊國際航運市場,使得以星航運必須設法降減逾1/5的運力,並嘗試以支付補償金方式,取消或延遲接收近約14億美元的訂造新船。

 
「奧弗兄弟集團」入主  ZIM完全民營
2004年,以色列的「奧弗兄弟集團」(Ofer Brothers Group , 已過世的Sammy Ofer生前有以色列船王之稱),在政府意欲出脫所持有的49% ZIM股權之際挺身而出以收購持股,成為該航運公司最大的股東,ZIM自此成為完全民營而不再有政府資金投注其間的事業,並售出代理其海運物流和貨運業務的子公司--NewLog予美商UTI全球物流集團。在經過整頓改造後,成為面目一新的「以星綜合通運公司」。

 

一艘裝卸作業中的以星通運公司麾下貨櫃船



走過風雨的以星通運公司,積極在全球各地布設航線,開創嶄新的航運業務,海峽兩岸遍有商機,為ZIM公司所不能忽略之寶地。2017年11月,以星綜合通運公司即擇於由韓商現代太平洋公司臺灣分公司所承租的高雄港78號碼頭,舉辦場面隆重的「以星綜合通運Z7S首航典禮」,正式啟動旗下的亞洲-美東航線(Z7S航線,國內稱為「以星七星快線」,七星意為其logo上的七顆星)正式掛靠高雄港。
ZIM公司在香港的亞洲區總部內之高層幹部如航線總監或臺灣區總經理等,不乏選自出身臺灣海運界之優秀人才,或以高薪從別的海運公司挖角而去,期能夠立即投入繁忙且專業的業務。
自2018年第三季後期起,以星航運將與由航運界巨擘--「馬士基航運(MAERSK)、地中海航運(MSC)組成「2M聯盟」,在亞洲-美東航線上進行策略合作,合作期限為四年,還可選擇延長到七年。這三家公司透過艙位互換(Cabins exchange或slots exchange)方式,在五條環線上進行合作,即由馬士基航運及地中海航運兩公司營運其中四條環線,以星航運則營運一條環線。
馬士基航運首席營運長—SorenToft強調,很樂見能與以星航運進行斯次策略合作,力行改善亞洲-美東航線產品組合,俾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

 

以租代造 拓展業務
以星航運自1945年草創以來,長期積極拓展業務範圍,現已卓然成為國際航運界的領導業者之一,對於全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獨特而優質之服務。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於2018年發布的統計資料,以星航運(ZIM)計擁84艘船舶,其中「自有船舶」和「租賃船舶」各為7艘和77艘。就貨櫃船而言,計有409,434 TEU的裝載規模。直至2030年前,在全球所有海運公司的運能當中,勢可穩居於前廿位之內的排名。
從早期缺乏充足資金的維艱創業階段起,以星通運在業務需用的船舶方面,主要是採行「以租代造」的策略,並因在船舶租賃市場上經常得以相對有利的價格獲擁船舶使用權以及管理得宜,而可在拓展出的30餘條航線上大展鴻圖,經營重點則著力於亞洲-美國東岸航線及亞洲-東地中海航線。
以星綜合通運從2017年11月,將其在亞洲-美東航運市場上,廣受歡迎的Z7S航線正式加靠高雄港,成為近年來少數將遠洋航線增加掛靠於臺灣港口的外輪公司,同時亦實質呼應市場客戶對於該條航線,所能提供優質服務的殷盼。此一由以星通運所推出的良猷,固然是對其發展業務有直接而明顯的裨益,對於高雄港的港埠業務,乃至於託運的貨主,亦皆可因此而獲益,乃共利共贏之舉,各界莫不虔待此一決策能夠帶予海運更恢宏的遠景。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23

返回列表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