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封面故事
臺灣港群108年11月號 2019-11-05
碼頭環境智慧管理的好幫手水下無人機器人

夢想航道 雲平台 之三

碼頭環境智慧管理的好幫手 水下無人機器人

  • 瀏覽人次:277
  • 撰稿:馬千惠

雲端的誕生,除了透過平台建置達到便利資訊共享,甚麼都可透過雲端傳輸外,雲端可以運用的範圍與實體串聯後,更可以達到智慧管理的目的。港務公司今年啟動碼頭環境智慧管理-水下無人載具探測,來強化雲端智慧管理。

雲端的誕生,除了透過平台建置達到便利資訊共享,甚麼都可透過雲端傳輸外,雲端可以運用的範圍與實體串聯後,更可以達到智慧管理的目的。港務公司今年啟動碼頭環境智慧管理-水下無人載具探測,來強化雲端智慧管理。

實際上透過運用水下無人載具,強化雲端智慧管理的機構越來越多,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教育部「大博物館計畫」協助下,以水下無人載具探勘周邊淺海的生態環境,並在展場內和官方影音平台直播探勘過程,呈現美麗的海洋世界打造「智慧博物館」。

雲端運用  結合機器人

重要的港埠、碼頭建設等相關設施維護,是為了確保各港口順暢運作的重點項目之一,但水下工安意外頻傳,潛水人員作業發生重大職災,為了降低人員的作業風險,臺灣港務公司引進採用水下無人載具,以檢測碼頭水下構造物、結構安全性及基礎淘刷情形。
工作人員操作水下無人載具情形

 

水下無人載具/無人水下載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簡稱UUV),或稱水下無人機(underwater drones),泛指在水面下的無人駕駛載具。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為「需要人」操作的遙控潛水器(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vehicles,簡稱ROVs),ROV使用一條包裹有銅線和光纖的繫纜與工作母船或與岸邊工作站連接,操作人員以遙控方式透過電纜及光纖傳輸電力,即時傳遞命令給載具,控制訊號與視訊資料。另一類為沒有繫繩,可獨立依照事前的設定工作,不須人類遙控的自主水下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s),屬於機器人的一種。

 

水下無人載具主要應用於海下工程的拍攝、錄影,包括離岸能源開採、海下管線鋪設與檢測、科學研究調查等,可降低派遣潛水員的成本與隱形風險,提升任務執行的效率。目前商業上廣泛使用的是ROV,AUV則多用於科學研究與軍事方面。

 臺灣港務公司引進水下無人載具,檢測碼頭水下構造物、結構安全性及基礎淘刷情形


智慧管理一環

臺灣港務公司運用水下無人載具,將智慧管理導入碼頭環境維護與檢測,根據檢測之結果,可以掌握到碼頭水下壁體的裂縫、剝落及漏砂的情形,並可檢查碼頭水下海床淘刷狀況。再依照各碼頭的劣化情形提出港埠碼頭的現況安全評估及維修補強建議,目前試行的三座碼頭為蘇澳港、基隆港和高雄港。

 

水下無人載具配備測量、定位及攝影裝置,位於蘇澳港進行檢測作業的ROV是以美國BlueRobotic 公司出產的BlueROV2為主體改裝,並更改控制器等軟體。載具空機重量約15kg,長457mm、寬338mm、高254mm,配載彩色攝影機一部(1920*1080畫素)即時傳輸影像,並搭載50W LED照明燈2台、單音束聲納1台提供水下定位和能力。

 

當進行檢測作業時,檢測日期之年月日、時間之時分秒、深度、位置及編碼文字可以即時顯示和紀錄在錄影檔中,由岸上操作人員的調整控制方向與位置。最後將資料連結雲端平台後,各港口可共享資料。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10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