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航港大未來
臺灣港群108年9月號 2019-09-05
國際商港之建設計畫及未來發展

國際商港之建設計畫及未來發展

-臺灣港務公司前董事長吳宏謀

  • 瀏覽人次:425
  • 紀錄整理:馬千惠、陳若安

人類的文明都是從水岸開始的,都市的發展也幾乎從港口開始,台灣對外的所有物流99.7%,都要經過港口。台灣9個港口當中,有7個國際商港、2個國內商港-布袋、馬公,這些商港如何變成一個港群,互相分工、互補,而不是同時競爭是非常重要的。

主講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宏謀

重要經歷:

交通部部長、高雄市副市長、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博士

 

前言

人類的文明都是從水岸開始的,都市的發展也幾乎從港口開始,台灣對外的所有物流99.7%,都要經過港口。台灣9個港口當中,有7個國際商港、2個國內商港-布袋、馬公,這些商港如何變成一個港群,互相分工、互補,而不是同時競爭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港口都一定有非常深厚的人文與故事,例如高雄港正式建港的紀錄是1858年,清朝戰敗後簽訂天津條約,要求指定將台灣的四個港口開放-南部的安平與高雄(打狗)、北部是淡水與基隆(雞籠),慢慢的這些港口因為周遭環境因素,包括當時產業的需求或社會經濟的需要,而演變成現在的港口。高雄港在時代潮流下歷經1858年、1860年開放,英國人發現高雄港是一個蓄湖,有很多的淺水灘和獨立的山口,加上旁邊三座屏障,安全適合保存與運送鴉片,但一段時間後發現清朝沒在管理高雄港,淺灘淤積導致沈船事件頻繁,外國人又回到安平港。

在1895年清朝將台灣送給日本,在日據時期日本人開始對台灣做整體規劃,1908年第一期建港計畫,改善不良水域與環境,港灣雛型在此時建立起來。1930年代高雄人口從4萬多變7萬多人,改制為高雄市,年輕的高雄城市與港口關係非常密切,從高雄港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港口與城市發展軌跡,基隆港也是。看一個港口的發展,從無到今,是整體環境、社會經濟和產業需求的發展結果,所以要預測未來,要抓住時代潮流,預測與定位、定性、定量是息息相關,要有上位計劃,才能避免見樹不見林。

當時我在臺灣港務公司時提出三個發展主軸「合作、創新、永續」,希望大家視野放寬、前瞻,只要是對高雄港、城市與國家發展有利的都要合作,與港口所在當地縣市政府、產業界合作,希望臺灣的港群發展是宏觀、前瞻的格局。例如區域經濟趨勢,東協十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臺灣具備地理優勢,早一步佈局掌握資源規劃、設點,配合政府新南向計畫,這也是臺灣港務公司在進行的。

全世界產業都是「實力原則」,擁有實力才有話語權,臺灣的優勢如同現代絲路概念,從東北亞到 大陸沿海、東南亞,從西方世界要進入華人圈,臺灣可以說是必經之路,而人口數2300萬人在世界上排名第29,還有天然資源豐富,臺灣並不小。  


臺灣港群發展現況

 

亞太樞紐港目標

臺灣港埠的總目標:強化亞太樞紐港地位,成為亞洲最佳服務港口。鼓勵貨櫃集中至高雄港裝卸,驅使世界各國轉換航線,具有地緣的臺灣港群,其中高雄港目標成為樞紐港,例如桃園機場代表成為樞紐國際機場,而非分散資源各縣市都建設國際機場。

 

具體實踐包括1.國際貨櫃貨運輸:整合港群資源,建構全球航運網絡。2.國際散雜貨運輸:配合產業與民生需求,提升港埠設施服務水準。3.國際客運運輸: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客運海運服務。4.港埠經營管理:協助產業提升貨物價值,活化港埠經營型態。5.永續與綠色港埠:配合國際趨勢與國家環保政策,朝綠色港埠發展。港口的未來是與時俱進的,具備長遠的規劃,才能讓港口永續。

 

臺灣港群定位

高雄港為東北亞區域樞紐,連結東北亞、東南亞、中國大陸及北美地區,擁有140條航線,連接全球五大洲、75個國家、208個港口。安平港雖然距離高雄港太近,但優勢在於發展細緻觀光,目前主要推動南自貿與北觀光。基隆港與臺北港是互補功能,基隆港主要發展郵輪,臺北港則定位為成長程運輸的港口。臺中港是全世界風場最好的地方,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聚落具備相當優勢。

 

台灣也可以發展離島中小郵輪網絡,外國人飛到台灣玩一下,然後坐郵輪去離島,金門、馬祖、澎湖或蘭嶼等串聯起來,台灣其實整體的環海海岸線就是資產,還有港口、自然生態海岸,結合未來整體國家發展的需要--觀光。

 各地觀光

 

港群貨運與客運表現

107年臺灣港群總櫃量創歷史新高,達1532萬TEU,其中高雄港占比最高(68.2%),其他依序為臺中港11.4%、臺北港10.8%、基隆港9.6%。但「貨櫃量」是否就是港口的興衰發展指標?其實是需要好好定義,世界大國如美國、德國,並沒有特別強調港口的貨櫃量。

 

客運以基隆港為主,郵輪占比最大,前年統計為643艘次。進出港旅客量自公司成立後呈倍數成長,以107年進出港旅客量表現,基隆港74.7%占比最高,其他依序為高雄港8.2%、臺北港6.5%、臺中港5.5%。基隆港與高雄港正在建設旅運大樓,也搭配軟體運作。

 

各港發展藍圖與規劃

臺中港的陸域面積2900公頃是所有的港群最多的,而且高出很多,水域是高雄港最大,這些港灣的發展,因為水域、陸域還有在不同的台灣區位,未來的定位不同,一定要合作、分工、互補,互相支援這樣才能發揮最強的戰力。

高雄港或者是一些舊港口都一樣,以前港口興建有整體的規劃,但沒辦法一蹴可幾,而且很多的設備設施,受時代潮流的影響有些需要淘汰。可是現在對於未來的願景,對這些港口要怎麼樣規劃?我沒有辦法完美預測五年後這個港口長什麼樣子、二十年、五十年後長什麼樣子,如果可以預測那才是完整的規劃。但無論是3D,甚至是結合時間的動態變化,一定要掌握住,還有基本思考要做。港口就是幾個功能,例如物流,一定要有交通,所以規劃某一區做物流,旁邊離不開交通,要非常完善、非常人性化。又例如,視野所及若是世界一級國際級的美景,那這塊地就不能蓋倉庫了,要留下來投資做飯店,這樣子的展望規劃不會差距太遠。

 

   各港發展藍圖與規劃

 

 

基隆港、臺北港    發展藍圖與營運現況

基隆港就是有規劃了,在東岸這邊,這個城市以前歷經幾次戰爭,有很多歷史的大場景與故事,之前政府前瞻水環境建設也給經費去整治河川,要把港灣的水質做改善,現在基隆有願景,未來整個基隆跟台北,輕軌也好或是軌道運輸都會進到港區。基隆的郵輪發展特別好,但遊客沒辦法停留非常可惜,若基隆港提供一些空間,讓這些遊客有一個步道,或者是接駁無論是公共運輸、計程車,一定要非常順暢,才能留住遊客或是工作人員,是基隆未來要做的事。另外基隆也有一些軍港,前一陣子把軍港遷至軍事專區,台灣的港口很特殊,商港、軍港,漁港什麼船都有,外國很少看到港口的船有那麼多形式。

基隆港未來在整個定位上是近洋航線的貨櫃港,當然郵輪港做得很好,國際遊客事實上是一直成長的,貨運裝卸量慢慢的下降是合理的,因為移往台北港。而高雄在郵輪港這部分要急起直追,看未來航程或流程的規劃,要跟業界好好的討論,個人很期待台灣有業者投入小型的精緻郵輪。

台北港貨櫃一直成長,應該要定位成一個所謂的遠距離、長程的航運,基隆港是比較近海的或者是區域經濟的,那同時這樣子發展它也能成功,在定位上基隆港跟台北港事實上有互補的功能,而不是同時的惡性競爭。

正在上傳...

 

基隆港近期發展重點

台北港發展藍圖

 

臺中港發展藍圖與營運現況

臺中港以前想要發展郵輪,但市區離港口很遠,郵輪來但要到市中心玩事實上還有一段小距離。臺中港是台灣港區裡面土地面積最大的,2700多公頃左右,高雄才1800多,這些重要的水利加上他原本的土地,如果沒有足夠的延外交通,包括軌道運輸,事實上會出問題,所以像臺中港現在外面的澎湖、彰化、台中是全世界的風場最好的地方,發展離岸風電產業鏈聚落是非常可觀的,將來的營運、維護、包括日常的功能都需要很多的人力,還有船舶的托運、產業的基礎建設,都很重要。

臺中港陸域面積最大,所以旁邊有很多工業區進駐,這邊有一條線一定要按照原來的規劃去做。軌道運輸公共綠色交通,裡面最重要的動脈就是軌道,因為軌道相對的穩定、安全、運量高,就像綠色交通的一個動脈,台灣的環道路或西部的高鐵走廊,還有幾條觀光的鐵道支線,到墾丁、阿里山等,而且鐵道運輸的時間是可預期的。現在來台灣玩的外國人近九成是自由行的,陸客跟日本人稍微多一點團客,其他國家幾乎都自由行。自由行可以自己規劃流程,最重要--交通規劃,到台灣六天五夜,從哪裡入境、去哪裡玩、坐什麼車,要全部掌握到才有辦法玩,所以軌道運輸讓整個台灣公共運輸完善,也帶動周邊的消費。臺中港的貨運跟貨櫃都是成長、穩定的,但台中港潮差大,約4米多至5米,旁邊有高美濕地,所以台中港要努力帶動台中海線的發展。

台中港發展藍圖

台中港營運現況

台中港近期發展重點

 

高雄港、安平港    發展藍圖與營運現況

高雄港現在很多港埠要遷與做七期貨櫃,在整體展望的思考,如港區土地旁邊有都市的土地,都市的發展是有機的。例如荷蘭一條軌道變成一條動脈,但台灣卻是反過來,先畸形發展到最後才鐵路地下化或用軌道運輸。一定要捨得剛開始把交通建設做好,人與服務設施產業才會進去。 第七期的貨櫃港是深水港,與長榮長期合約很有競爭力,未來希望核心的業務往二港口移動,高雄現在舊港區發展,棧二、棧一哈瑪星、蓬萊路底,台灣把港區的核心這些土地釋放出來。

安平港就是南自貿、北觀光,台南因為旁邊最早的發展區在安平古堡那邊,整個台南其實沒有大公園,安平港適合在一定的時段開放市民進來,也包括結合台南運河非常重要。

 

高雄港發展藍圖


 

花蓮港、蘇澳港    發展藍圖與營運現況

花蓮港與蘇澳港,除了當地的貨物運輸外,盡量釋放出來發展觀光,其實臺灣不要每一個地方都做一樣的東西,其實就是三大都會區-北北基桃、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其他自然生態盡量去呈現發展觀光。例如蘇澳港、花蓮港或安平港等,是會支撐臺灣未來很多的觀光需求,臺灣現在每年觀光人數1440萬,如果中國大陸旅客不來了,找東南亞、港澳、歐美、日韓旅客,都是成長、彌補這個缺口,臺灣也是極盡所能去全世界招攬客人、去開拓客源,用網紅、代言,社群網站宣傳或者旅展。
但要思考這些客源來到臺灣,我們要提供什麼產品?港口其實就有這個功能,不是只有核心業務,事實上也很適合觀光。再來日月潭、墾丁、花東,都是發展地景式的觀光,但飯店一直蓋同時也破壞很多的天然地景地貌,日月潭沒有空雲、山水畫的感覺是很可惜。三個都會區協合港口做好,這就是很重要的,當價值確立以後才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蘇澳現在光之旅燈塔,跟花蓮港的屬性是一樣應該發展觀光,事實上台灣的港灣或是海岸,要盡量少用消波塊,例如旗津現在很少發生憾事了,因為旗津我們在暗流的地方--旗後山,做一個臨工峽灣讓暗流跑不出去,所以沿岸的沙、沿岸流,沙都帶不走,回淤後不但水穩定,沙灘就顯現出來,旁邊沿線也做了很多離岸建景,用消波塊是非自然、不生態的海岸工法,對台灣的海岸線或者是港灣做這個一定要堅持,應該不是只有這樣做是最好,貴一點也值得,對未來做整體的土地使用或是觀光的整體發展規劃都是資源,一定要讓台灣整個的觀光資源能量累積大。

 

花蓮港發展藍圖

 

蘇澳港發展藍圖

 

結語

發展策略就是合作、創新、永續。在思考事情,一定要訂定未來,一定要有能夠面對世界的潮流的發展挑戰的策略思考,才有行動方案。如果策略是對的,就做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裡面當然要花錢。

未來的港口,核心就是要去面對現在世界潮流的發展,無論是比較長程的航運,或者是區域經濟的近海航運,或是未來的新南向佈局,或是協助臺灣這幾家航運業者,或是現在整個港口在碼頭的使用上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以前留下來的,把它當成文化資產正面思考,現在所有港口,每一棟建築物、每一個新的構造物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有「vision」。如果自己沒有方案要去說服別人是很困難的。

希望所有的各港口同仁,在集思廣益之下可以發想、可以建議港務公司,不要把它當作是這個業務跟我無關,就不關心它,事實上可以去想像,不要妄自菲薄。

今天利用這個機會談臺灣港群未來的發展,希望跟很多的縣市合作,在土地的供需使用管制等...大家能夠溝通討論,未來的願景一起努力,所有相關的產業幾乎都適合在港區發展,因為交通最方便,旁邊有很多的沿岸交通,快速道路、鐵道運輸等,很多產業能夠在港區群聚發展。高雄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前可以想像在港區有文創嗎?很多的產業在這邊群聚,可以激發出很多不同的商業模式。希望未來每個港口是永續的,然後一直進步、永生態、低污染,大家一起來努力!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9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