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封面故事
臺灣港群108年3月號 2019-03-05
Marina Barrage

珍惜藍金價值/他山之石

與水共生的新加坡

  • 瀏覽人次:619
  • 撰稿:鄭博仁

新加坡也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達22%的土地是透過填海造陸而成,這對於僅是蕞爾小島的新加坡而言,極其仰賴砂石的進口,為了防止因貨種或運送而產生的逸散性污染,港區內需要大量的用水,這對於水資源極度匱乏,而需要向馬來西亞買水的新加坡而言,無疑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2010年12月聯合國大會決議2013年為聯合國『國際水資源合作年』,並訂3月22日為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 WWD),希望各國能致力於水資源的互助合作,以面對未來水資源管理的挑戰。要如何兼顧民生與產業用水無虞,這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與全面的攻略,本期封面故事就要帶大家來瞭解新加坡如何與水共生。
 

新加坡港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貨櫃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上海港,因其位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顯得相當重要,每天均有不少船隻停泊在港口內外,並將貨運連結到上百個國家的港口遍布六大洲。


新加坡也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達22%的土地是透過填海造陸而成,這對於僅是蕞爾小島的新加坡而言,極其仰賴砂石的進口,為了防止因貨種或運送而產生的逸散性污染,港區內需要大量的用水,這對於水資源極度匱乏,而需要向馬來西亞買水的新加坡而言,無疑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繁忙的新加坡港

資料來源:http://t.cn/Ec7QxXQ(Author: Zairon) 

 

買水賴以維生 不如自己造水

經統計,新加坡2018年每日的用水量約為4.3億加侖(mgd),相當為782個奧運規模游泳池的量,其中民生用水佔45%(供561.2萬人使用),非民生用水佔55%。新加坡的水來源主要有四種管道,分別為雨水(water from local catchment)、進口水(imported water)、新生水(NEWater)及淡化水(desalinated water),並以馬來西亞的進口水為大宗,占新加坡每日用水量58.14%左右。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於1962年簽訂新馬供水協議,其內容明訂馬來西亞同意新加坡每日可從柔佛河(馬來語:Sungai Johor)中抽取2.5億加侖的水,並付每千加侖0.03馬幣(約新台幣0.22元)給馬來西亞,至於輸送水的設備如輸水管、馬達、氯水設備、需求人力等均由新加坡來負責建置,協議效期至2061年,此協議在聯合國有備案,雙方皆有義務遵循協議裡的條款。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lic Utilities Board,PUB)預測,新加坡到了2060年水的總需求量將成長一倍,其中非民生用水約佔了近7成,加上與新加坡的協議也將到期(新馬兩國因為供水議題無法有共識,常有紛爭,但礙於協議規定不得不遵守),因此新加坡政府勢必得提高新生水與淡化水的生產。

 

新加坡未來將陸續提升新生水及淡化水的供水比例

資料來源: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

  

維持水資源充沛的三個策略

隨著人口和經濟成長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新加坡政府需要提前規劃和建造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以確保為後代供應充足且負擔得起的水資源。新加坡政府投入生產水的經費逐年增加,現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綜合水管理示範城市和全球水資源解決方案的研發基地。

 

新加坡對於水資源管理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策略:

1. 蒐集每一滴水(Collect every drop of water)

新加坡著力於探索如何提高雨水蒐集率,並努力蒐集落在新加坡的每一滴水。自2011年以來,隨著Marina,Punggol和Serangoon水庫的建成,集水區面積從新加坡陸地面積的一半增加到三分之二,現共有17個水庫,最具代表性的是Marina Barrage,其位於新加坡河出海口,堤壩有350公尺長,除了供水、防洪外,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Marina Barrage供水、防洪外,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資料來源:PUB, Singapore’s National Water Agency

2. 無止盡讓水再生(Reuse water endlessly)

新生水(NEWater)是新加坡在水資源創新上的一大成就,它是一種高級再生水,經由過濾懸浮微粒、逆滲透後,再採用先進的膜技術(membrane technologies)和紫外線消毒(ultra-violet disinfection)進一步淨化,讓水可以安全飲用,也可以當超純水供晶圓生產使用。

目前,新加坡的五個新生水廠可以滿足全國目前用水需求的40%。 By 2060, NEWater is expected to meet up to 55% of Singapore's future water demand.到2060年,預計可滿足新加坡未來55%的用水需求。另外,為了處理這些使用過的廢水,特別興建一條48公里長的水上高速公路,稱為深隧道下水道系統(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 DTSS),將用過的水輸送到回收廠,再進行處理和淨化成再生水或排入海中;第一階段建設已完成興建,預計2022年新加坡西部的第二期工程將完成。


3. 淡化海水(Desalinate seawater)

新加坡目前有三座位於大士(Tuas)的海水淡化廠,總產能為1.3億加侖(mgd),可滿足新加坡用水量的30%,到2020年,將再興建兩座海水淡化廠;2060年,淡化水預計維持滿足新加坡未來30%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水資源管理流程

資料來源: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

 

 

引領國際水資源管理趨勢 - 新加坡國際水資源週(SIWW

環境與水是新加坡的重點產業,自2006年以來,政府已投入超過6.7億新元(約153億台幣),用於培育尖端技術並引領水資源產業的發展。在新加坡,擁有180家水資源公司及20多個水資源研究中心,遍布整個水資源產業鏈。

 

為了能夠讓全國一同參與水資源的解決方案,自2008年便開始舉辦新加坡國際水資源週(Singapore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 SIWW),每兩年舉辦一次,2018年的SIWW已邁入第十年,超過24,000人參加,並在會議上簽署了價值230億新元(約5,245億台幣)的合作案與備忘錄。從總統到總理,SIWW吸引了許多利害關係人,進行討論多年來迫切需要解決的水問題,並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其活動被公認為是全球領導者共享與共創永續水資源的全球平台管理方案。

 

全球水資源需求2025年供應量會減少50%,危機也是轉機,在會議中,許多國家的專家也認同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水管理的新時代,愈來愈多的國家採取創新和協作的方法來解決水資源問題。水從一次性商品轉變為可再生資源的必要性,因此水再利用成為循環經濟模式的基石,這對於維持國家能否永續發展至關重要,持續創新將進一步加強水資源再利用的實踐。

 

參照新加坡的經驗,從世界上水資源最緊張的國家之一,到開創水資源再生的歷史新頁,甚至創造了超過14,000個工作機會,這些經驗藉由新加坡國際水資源週,讓與會者共同分享創新,並在技術研發方面建立夥伴關係,以共同面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威脅。

 

水領導人高峰會座談

資料來源:Singapore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 2018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8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