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是航海王
臺灣港群10月號 2018-10-05
貨櫃多到可以有其他作用

貨櫃進化論

  • 瀏覽人次:424
  • 撰稿:顏慈萱

自1956年第一艘貨櫃船首航,帶動物流、貿易全球化的運輸模式發展,截至2017年,全球貨櫃量已超越1.4億TEU,成為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要角。另一方面,在短短六十年間,貨櫃已從單純的運輸工具,創造出更多可能性與應用。

自1956年第一艘貨櫃船首航,帶動物流、貿易全球化的運輸模式發展,截至2017年,全球貨櫃量已超越1.4億TEU,成為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要角。另一方面,在短短六十年間,貨櫃已從單純的運輸工具,創造出更多可能性與應用。
貨櫃建築
以永續概念為出發點,利用閒置廢棄的貨櫃改良為住宅、公共設施或商業使用空間,不僅符合環保概念,並能降低建築成本。長方體外型的貨櫃屋不但用途多元,組合更是多變化,可作為校舍、住屋、辦公室、商店…等,也能堆疊成貨櫃住宅群、貨櫃市集,建構完善的生活機能。以丹麥哥本哈根的「URBAN RIGGER」為例,建築於水上的平價學生宿舍,創造居住新型態,不僅解決了北歐地區缺乏學生宿舍的難題,更寫下空間與生態共生的永續新頁,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看到更多貨櫃住宅與城市景觀結合的新面貌。
貨櫃路基
臺灣每遇颱風豪雨,容易致災路基受損,造成交通中斷,以往常使用推置沙包、放置防汛備材等搶修工法臨時應變。1996年賀伯颱風後,臺灣首創「貨櫃工法」,有別於一般傳統工法使用鋼筋混凝土擋土牆施工,貨櫃工法將廢棄貨櫃填塞土方,再以鋼柱水泥加固,填補路基坍滑路段,充當路基或橋墩,快速搶修恢復交通。這項工法不但符合生態工法,更能節省經費並縮短工期,陸續也運用於七二水災、八八風災及九二一大地震等災後重建工作。
貨櫃農場
近年來,美國Freight Farms和Cropbox等公司開啟農業新模式,在貨櫃裏種植蔬果,不但克服作物生長的四個要素-土壤、光線、氣候及營養,密閉環境讓作物不受蟲害及雜草的影響,在小小的貨櫃便能打造符合各種植物生長的開心農場,還能透過手機APP即時監測植物生長數據。貨櫃農場不受地理環境和氣候限制,即使冰天雪地或是沙漠地區也能種菜,此外還能利用貨櫃可以堆疊及移動的特點,擴充成為魚菜共生貨櫃屋,建立循環共生的養殖平台,提高生產力,解決糧食短缺危機。
貨櫃發電站
「儲能貨櫃」是將標準化的模組式儲能系統,整合至移動式貨櫃,同時搭配自動化環境管理與控制系統,讓貨櫃內部所需要溫溼度、照明、消防等環境需求,能透過遠端連線方式,即時管控單一或多個儲能貨櫃。另美國能源公司Ecosphere Technologies則研發出世界上最大、可移動的太陽能動力發電機(ECOS Power Cube),將高功率的太陽能板安裝於貨櫃車上,再搭配一個簡單設置的風力發電機;並建置通信系統、淨水處理及分配系統。貨櫃發電站因其具有高度靈活性,可用於緊急救災、巡迴醫療,甚或充作偏遠或郊區的電力站,在現今全球各地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下,貨櫃發電站或可在未來各國緊急救援時派上用場。
智慧貨櫃
除了前述各種新應用外,在貨櫃的傳統運輸用途上也有所突破,最近的進化則是在貨櫃上裝置貨櫃資訊追蹤系統,藉以監控運輸過程貨況、貨櫃位置、貨櫃參數(溫度、濕度、光線等),將收集的數據資料傳輸至數據平台,提供航運公司及其客戶能隨時掌握貨物狀況,並即時解決貨櫃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項技術已獲得MAERSK、CMA CGM及MSC等航運公司支持,陸續運用在貨櫃運輸,未來將朝連結貨主、貨運承攬商資訊系統努力,讓所有供應鏈上的使用者皆能即時掌握貨況。
全球每年約有數百萬個因運能過剩或屆使用年限閒置廢棄的貨櫃,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被棄用的貨櫃,已成為一個重要議題。隨著循環經濟崛起,貨櫃藉由重新設計利用,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不再只是廢棄物,而是潛藏無限可能的資源。而在區塊鏈與各式智能監控裝置的發展下,傳統貨櫃未來也將有更多連結應用的可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下一個世代的新貨櫃。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8

返回列表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