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封面故事
臺灣港群9月秋季號 2018-09-03
郵輪的美

迎接亞洲郵輪經濟時代! 之五 專家觀點

郵輪經濟的省思

  • 瀏覽人次:861
  • 撰稿:孫智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副教授)

臺灣應如何把握亞洲郵輪旅遊欣欣向榮的機會,實踐郵輪經濟?本文建議現階段即可善用臺灣位居郵輪南、北亞航線樞紐利基,發展郵輪補給品轉運中心。長期策略則需與郵輪生鮮品供應商發展合作關係,利用郵輪成為臺灣在地農產品行銷世界的通路。


2017年亞洲郵輪旅客人次達424萬,66艘郵輪部署亞洲水域,亞洲地區正在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遊輪旅遊目的地( CLIA, 2017)。

臺灣郵輪市場在政府與郵輪航商與旅行社的合作之下,令人驚豔的發展,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的報告,臺灣的旅客量占亞洲郵輪客源市場第2名,超越亞洲最早發展郵輪旅遊的新加坡與日本,僅次於中國。

郵輪之於臺灣,除了提供一種新型態的旅遊模式,提高國人旅遊的幸福感與新鮮感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的價值創造?落實郵輪航商所宣稱的郵輪經濟。

建構且強化產業關聯效果
所謂的「郵輪經濟」,一般泛指郵輪建造、維修或郵輪旅遊的消費支出,其所衍生的直接與間接的產業關聯效果,包括產值與就業創造效果。臺灣在尚未有郵輪產業鏈的現實下,以目前造訪臺灣的郵輪旅遊模式而言,除了時間非常有限的岸上旅遊之外,其它因郵輪造訪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實在是非常有限。臺灣必須以更務實的做法因勢利導,才能獲利於郵輪觀光的熱潮。

臺灣應如何把握亞洲郵輪旅遊欣欣向榮的機會,實踐郵輪經濟?本文建議現階段即可善用臺灣位居郵輪南、北亞航線樞紐利基,發展郵輪補給品轉運中心。長期策略則需與郵輪生鮮品供應商發展合作關係,利用郵輪成為臺灣在地農產品行銷世界的通路。

郵輪公司基於降低成本與管控品質的目標,皆以國際競標模式採購大部分的船供品。但由於農產品的品質變異性大,部分生鮮品必需由郵輪灣靠港就近供應,根據筆者訪問國際郵輪公司的業務主管所述,該公司約有三成的生鮮品需要在造訪港(visit port)當地採購[1]

臺灣的農產品被譽以三高產業,即高產量、高品質與高技術性。比鄰高雄港的嘉南平原即是臺灣蔬果生產中心,高雄港區內既有的冷凍冷藏設備與高雄地區完整的水產品供應鏈,都是發展臺灣成為郵輪生鮮品物流中心的既有優勢。面對郵輪公司有就地採購的需求,臺灣擁有生鮮品生產優勢的市場機會。

法規、食安、通路商都需解開桎梏

即便是集天時地利之優勢,也不能樂觀臺灣真的能成功的發展郵輪生鮮品物流中心。根據筆者訪談郵輪業者、資深船長、船舶用品供應商、冷凍食品貿易商、食品安全管制協會、國際物流公司與港務公司等等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業者與機構,發現臺灣面臨難以輕忽的挑戰:法規、食安、通路商。

遊輪上的服務一、法規

「一個供應鏈是不是能完成交易,最重要是在於整個供應鏈介面當中國家的法規規定。跨境物流的重點有三部分,第一是建構足以維持產品品質的冷鏈供應鏈,第二是通關的速度和法規的建立,第三個是檢疫。」(物流公司訪談資料)


臺灣如欲發展郵輪生鮮品物流中心,首先必需由建構各項相關的法規著手。首先是檢疫證明,食品都需要檢疫證明,臺灣的檢疫認證制度目前無法接軌國際,這是最嚴重的問題。除了檢疫問題,歐盟規範食品類製造商與配銷都必須符合ISO22000與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

業者強調法規,買方和賣方有無完整法規(貿易法規、關稅法規、通關法規與所需證照)以資遵循,決定市場的可實行性。現實環境若沒有合法的遊戲規則,即便再好的市場,任何商業機會都無從發展。
郵輪上的餐飲服務食材需求量大(左圖由公主遊輪Princess Cruises提供)   


 二、食安
「食安驗證才是最大的問題,不通過就連去參加投標的資格都沒有。沒有生產履歷人家不買,這個是最難的地方,不是說產品多好你為什麼不買,不是! 難吃一點沒關係,但是要吃得安心,這個就是真正癥結的地方。」這是訪談貿易公司得到的回應。

食品把關
自2011年以來,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重創臺灣食品的國際形象。基於食物鏈的考量,舉凡飼料污染物、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食品供應體系之監管等均屬食品安全領域。


上述各項查核檢驗分屬八種政府部會,例如:農藥殘留屬農糧署所轄、動物用藥為防檢局所轄、魚產品主管機關有標準檢驗局及漁業署、酒類產品由國庫署管轄、食品加工廠登記歸經濟部管理、食品加工業所使用之飲用水標準規範又屬環保署所轄,最終上市食品之殘留物查驗暨相關標準規範則歸衛福部食藥署負責。

臺灣食安把關機制現況真可謂「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有鑑於食安範圍的多元性,或可參考歐盟作法。歐盟執委會健康暨消費者保護總署(DG SANCO)將公眾健康(public health)、食品安全(food safety)及消費者事務(consumer affairs)全納入該組織所轄管範圍以達有效落實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全面性的食品安全。
將臺灣食材透過郵輪行銷世界是當前拓展郵輪經濟可行的方案(右圖由公主遊輪Princess Cruises提供)

三、通路商
業者認為,「臺灣以鳳梨嘗試打開郵輪市場問題不在生產端,物流產業實力也夠,就是中間商難找,農民產銷班是很封閉的組織,沒有月結的交易習慣,中間商必須需要有提供金流的實力,而且能得到農民信任與熟悉郵輪採購模式。」

郵輪公司會在郵輪展尋找交易對象,透過競標決定供應商。現階段買方採購意願與賣方交涉窗口都未具雛形,且缺乏符合郵輪船供品實務操作,明確的通關檢疫作業辦法,即便臺灣的物流產業與農產品具有優勢,也沒有業者會嘗試發展法規不確定性的商務模式。

另一分面,臺灣農鮮產品多為傳統的小農制度,企業型態又以中小型為主,相較於郵輪公司以數量大及品項多之採購模式,臺灣缺乏實際經驗的整合性大型供應商,以至於即使郵輪在臺灣停靠時有採購需求,也無法從單一管道直接有效率的滿足採購需求。


補給工作實錄郵輪靠港後有大量的物品補給需求   

臺灣要享有郵輪經濟利益最大的挑戰來自農產品缺乏具效率與公信力的認證機制,及不確定性的通關作業規範。前者需要長時間的耕耘,後者需要行政機關與業者的協同合作。

   
我們很高興在2018年3月財政部關務署品頒佈「簡化國際郵輪商店銷售貨物通關作業規定」,雖然此簡化作業(進出口合一報單)只針對郵輪商店銷售的精品,但仍是行政機關為臺灣發展郵輪補給品轉運服務做出積極的反應。

   
至於檢疫議題,在現行「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母法規範下,的確不利於發展郵輪生鮮品轉運的商業機會。權衡國民安全與促進貿易的多重目標,應可以專法,如「郵輪補給品檢疫作業規定」,解決現行郵輪補給品實務上的難題。

 


[1]皇家加勒比公司(Royal Caribbean Cruises Ltd)供應鏈管理副總裁Michael Jones訪談資料。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7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