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環境關懷
臺灣港群5月號 2018-04-30
全球暖化

綠色航運減緩全球暖化

  • 瀏覽人次:1125
  • 撰稿:江慧玟

氣候變遷造成了熱浪、颱風等天然災害不斷,全球各國致力於解決失控的環境變化,於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兩相權衡下,航業界也興起了綠色航運,改變了業者、貨主以及各國港口經營機構,以達永續的目標。


根據2018年4月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發布最新報告「趨勢:為了環境難民準備(Groundswell : Preparing for Internal Climate Migration)」,文中提到緩慢發生的氣候變化嚴重影響南非洲、南亞及拉丁美洲,若全球不盡速採取改善措施,在2050年這三個地區將產生數千萬環境難民。環境難民(Climate refugees or environmental migrants)係指因天災、人為破壞環境或氣候變遷而導致之流離失所者。

 控制船舶的燃料消耗  節能減碳

氣候變遷造成了環境異常,熱浪、颱風等天然災害不斷,許多環境難民因此被迫流離失所,因此,環境保護已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全球各國致力於解決失控的環境變化。其中,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是控制環境變遷的重大里程碑,協議書中訂定了三大明確目標,簽署國及相關國際組織必須透過定期檢視過去減碳成果以達成「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的目標。

為了因應該項協議,國際海事組織(IM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決議將於2020年全面實施海運燃油含硫量降低至0.50%m/m(現為3.5%m/m),並提出了幾項策略:包括於隔年2月採用了全球船舶二氧化碳數據收集系統、對會員國船舶做出各項強制性要求、對於新船節能效率的設計等,並預計在2019年之前為組織提供更加準確船舶的燃料消耗數據,有效達成預定的計畫。

 

節能減碳已經不再淪為教科書上的口號,許多全球性的企業已將節能減碳列為公司重大營運目標之一。以臺灣為例,許多大型上市櫃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亦將對於環境的保護列為重大章節,以表示對於是未來社會永續經營的目標,而航運業呢?

 

雖然三大交通運輸產業(陸、海、空運)中海運被認為是最清潔的運輸方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3%,但以全世界每年約5萬艘貨船及漁業船所造成的總汙染量加總起來,影響相當可觀。而未來隨著航運業的貿易量增長,這個影響可能越來越巨大,許多國際組織、專家學者已提出對於航運業環境破壞的警告,對於環境保護亦或日趨嚴格的規定,對海運業貿易具有高度依賴性的海島型臺灣若不盡早做出因應,可能會迷失於世界的趨勢潮流中。

 

綠色航運兼顧經濟效益與保護環境

綠色航運注重於經濟效益和保護環境,藉由兩相權衡的方式以達成永續推行的目標。當中最常見到的手段為經濟航速低碳戰略綠色造船,希望透過技術(船舶製造技術)、營運、新燃料以及政策等各層面來思考解決方案,期望從環境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建立的航運管理系統,並發展成可獲利的最佳經濟航運模式。

 

保護環境國外許多港口已有許多配合綠色航運的計畫,例如美國溫哥華港鼓勵業者採用低硫燃油減少船舶廢氣、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並針對各航商做出績效評分制度,每年針對船舶排放減少量進行排名,遴選出績效良好之航商,並給予各項港埠費率優惠。而臺灣港務公司亦致力於綠色航運的推動,從今(107)年2月1日起配合交通部推動「船舶減速」並針對改用低硫燃油給予獎勵措施,期望改善港區空氣汙染,與航運業者攜手打造綠色港口,共創港口雙贏。

 

航運業近年來隨著船舶大型化、海運聯盟等,淨利潤不斷被壓縮,找尋相對優勢才能在削價競爭中做出市場區隔,因此透過綠色航運作為行使差異化行銷,都是未來的產業趨勢。為了保護地球、海洋生態與港區環境永續發展,綠色航運的推行除了需要與船舶業者、貨主、政府及周邊居民進行多方面的溝通、尋找最適方法,才可能共創綠色航運、綠色港口以及我們的綠色未來。



pixabay網站

圖片來源2:綠色港口


 

參考資料

Groundswell : Preparing for Internal Climate Migration

Climate Change Could Force Over 140 Million to Migrate Within Countries by 2050: World Bank Report

綠色航運-MBA智庫百科

綠色草地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2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