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封面故事
臺灣港群4月號 2018-03-30
駁二

化零為整 港市共建亞洲新灣區

  • 瀏覽人次:2652
  • 撰稿:鄭博仁

隨著新興港口的崛起及全球船舶大型化之趨勢,高雄港為因應超大型船舶停靠之需求,以及配合傳統臨港型產業經濟轉型,逐漸將工業港與生產中心南移至洲際貨櫃中心,舊港區將轉型為以「人」為主的活動場域。

高雄市做為一個工業城市,其發展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世紀末,由於日本對糖的需求日益增加,1901年日本政府在橋頭成立糖廠,糖業的興起不僅帶動高雄港(日治時期稱打狗港)的發展,亦補足日本對於糖的需求缺口。

   
1936年,高雄的工業發展正式起步,臺灣鋁業、臺灣機械、臺灣水泥、臺灣肥料…等工廠林立在高雄港周邊;1953年,行政院推動第一期4年經建計畫,將高雄列為工業發展建設重心,並促成合板業、拆船業的興起。

  
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的設立更帶動臺灣經濟發展,建立了製造、代工、出口產業發展模式,使臺灣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首;1999年,高雄港貨櫃吞吐量(699萬餘TUE)為全球第3,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貨櫃航商多以高雄港做為環太平洋航線與歐洲航線之接駁港,並在此設立貨櫃基地。

 

1944年亞洲新灣區發展情形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港灣城市 成就高雄港銳變轉型

隨著亞洲新興港口的崛起,加上全球船舶大型化趨勢,高雄港因應大噸位船舶停靠以及配合傳統臨港型產業之經濟轉型,逐漸將工業港與生產中心南移至洲際貨櫃中心,舊港區轉型為以「人」為主的活動場域。

   

「亞洲新灣區」構想是在搭配交通部高雄港務局2007 10 月的高雄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20072011 年)報告內所提及港埠多元化發展,將老舊不適港埠主要功能由服務「貨」,逐漸轉變成以服務「人」為主體的基礎下,高雄市政府於2008 年委託荷蘭KWF 團隊協助規劃「高雄港區1 22 號碼頭水岸改造策略規劃案」,藉由水岸未來之開發以達到在地發展、促進高雄經濟與創意產業提昇、建構高雄成為國際觀光港市的遠景。
其開發範圍為多功能經貿園區之590公頃,設計主軸從大海、柴山、舊港區、愛河到整個城市的水及綠地系統,改造成公園、水之島、主題廣場、小規模複合使用區、歡樂之島、茶之島、音樂會議中心、與海洋中心、節慶廣場、愛河灣、高密度的複合商業區,與城市的呼吸結合在一起,並與周邊街廓的現行使用相融合。    

爾後,由行政院核定11至15號碼頭為海洋文化與流行音樂中心、19至20號碼頭為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加上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及環狀輕軌等重大建設,將人文、環保、經貿及旅運融入港灣開發,並參考法國馬賽港「歐洲地中海計畫」發展經驗,拼湊出港灣城市轉型的發展藍圖。

   
亞洲新灣區內之土地所有權,涵蓋國防部、交通部、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高雄市政府及私有土地等,國有公營佔70%(415公頃)、私有佔21%(121公頃)及市有佔9%(54公頃)。於開發過程中,各單位間的溝通、協調與整合耗費相當久的時間。

   
為求灣區內之土地能順利開發,2017年3月高雄市政府、港務公司、中油、台電、台糖、臺銀、台灣菸酒、台肥等合組「亞洲新灣區聯盟」,攜手致力於高雄舊港區水岸再造與港灣轉型。除此之外,由港務公司(出資51%,5,100萬元)與高雄市政府(出資49%,4,900萬元)另合組「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其與亞灣聯盟未來十年將推動灣區內135公頃土地的開發。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企業系、前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局長賴文泰教授指出,亞洲新灣區是促發高雄港區鄰近土地活化利用、產業轉型的重大建設,建設完成後除可突顯港灣城市特色外,更能有效提升高雄國際能見度。此一引領高雄未來發展的重大建設由高雄市政府、台灣港務公司合組「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從事開發,市、港合作不僅能提高開發效率,亦能有效落實港市合一。

 

亞洲新灣區與臨近陸域開發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本刊整理

 

亞洲新灣區未來開發模擬圖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亞洲新灣區的舊港區與週遭土地的持續規劃與開發已逐漸改變高雄市的港區樣貎,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駁二藝術特區  塵封已久的農產倉庫,注入創意而獲新生

使用分區: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特文2)

位置: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第二號接駁碼頭港區倉庫

基地面積:20公頃

開館資訊:周一~周四10am~6pm

周五~周日及國定假日10am~8pm

駁二藝術特區園區地圖

資料來源:駁二官方網站

   
駁二藝術特區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二號接駁碼頭內,因而得名,其共可分為大義、大勇及蓬萊三個倉庫群,範圍由西子灣捷運站至愛河灣,早期駁二為砂糖、香蕉的存放倉庫,後來因產業結構轉型,漸漸沒落為廢棄倉庫。

   
2000年,雙十煙火第一次尋找台北以外的地點施放,重新發掘了高雄港區內的駁二倉庫;2001年,駁二藝術發展協會成立,催生駁二藝術特區作為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駁二藝術特區,一連串的展演如高雄設計節、好漢玩字節、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高雄人來了大公仔、Live Warehouse駁二音樂演唱會等,將駁二的樣貌由原本的廢棄倉庫,在融入魅力文化與生活美學之後,推向眾所階知的藝術展演場所。

   
駁二藝術特區除了展演活動、藝術家及文創人才進駐外,亦有電影院、餐廳、假日市集、商店街,可供來駁二的遊客駐足一整天。三個倉庫群間,充斥許多大型裝置藝術,如工人及漁婦、駁二最大咖、金果樹、P2山牆壁畫、聽樹、球、看!鋼鐵的聲音、旅行箱、側影、神隱現身、雲端漫步…等族繁不及備載,每樣都是遊客熱門拍照及打卡的景點。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 運用隨機元素,構建都市的文創音樂生活基地

使用分區: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特文5)

位置:高雄港11-15號碼頭(光榮碼頭與真愛碼頭)

基地面積:11.49公頃

樓地板面積:約75,600平方公尺

規劃團隊:西班牙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ohaz建築師團隊、台灣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功能地位被期待成為國際級音樂表演場域,以規劃興建大型展演空間音樂廳、小型展演空間培育音樂文化、相關流行音樂產業聚集空間以及社群空間與海洋展示場所,提升南部地區流行音樂國際性、多元性及在地性之音樂表演場域與設施水準,進而與亞洲流行音樂網絡接軌,形構南部地區流行音樂人才與產業之育成基地,帶動流行音樂產業之整體發展。

   
其於2010年展開國際競圖作業,競圖期間吸引超過30國、147個世界級建築團隊投標,最後由西班牙及翁祖模建築師團隊以台灣「夜市文化」融合台灣的流動、隨性、多元、創新等設計概念脫穎而出。

   
其設計理念為:運用隨機的都市設計去適應異質與多元的都市生活,除了演唱會和節日慶典, 我們要讓這個地方便成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提供給所有高雄市民不同而多元的活動使用。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建築設計圖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  以人為本,成就港都旅運新地標

使用分區:特定文化休閒專用區(特文5)

位置:高雄港19至20號碼頭

基地面積:2.46公頃

樓地板面積:約80,000平方公尺(包含35,000平方公尺的停車空間)

規劃團隊:宗邁建築師事務所、Reiser + Umemoto RUR Architecture PC

   
現有客運設施簡陋,加上現有辦公建築老舊、空間不足,且各業務相關單位分散於港區內各處,對於服務至港旅客、航商與洽公民眾均造成相當的不便。為設立單一服務窗口,提供完整港務客運服務之目標,高雄港務分公司依照「高雄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並參酌「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計畫」,選定高雄港19至20號碼頭,擬定「高雄港客運專區建設計畫」,以改善現有客運設施及周邊環境、提供來港旅客便捷與舒適之旅運空間,並整合目前港區範圍內各相關業務單位之辦公空間、俾提昇商港服務品質,進而增進國際交流活動與促進國家及地方觀光產業之發展。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建築外型似一艘有著高聳煙囪的銀白色船體,其設計理念在於強化港埠旅運中心與既有都市的結合,發展出港岸空間的商業與休閒功能,讓人與活動透過環繞建築的木棧平台延伸至港濱。

   
港務辦公面積約21,000平方公尺、旅運服務複合建築物1棟,面積約22,700平方公尺(含登船廊道),相關附屬設施面積約36,400平方公尺(含地下室停車空間、景觀工程、道路汽車坡道等),合計樓地板面積約為80,100平方公尺。完工後,將可服務停泊於18至21號碼頭之客運船舶(18至21號碼頭長度575公尺、水深10.5公尺),可同時泊靠兩艘 22.5 萬噸大型郵輪(可載5400 名旅客及2400 船員),尖峰小時可服務旅客人數將提升至2,500人。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完工模擬圖

資料來源: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  揚帆啟航,臨港國際級會展中心

使用分區:世貿用地

位置: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中的台灣中油成功廠區4.5公頃的土地

基地面積:4.49公頃

樓地板面積:約60,600平方公尺

規劃團隊: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展場設計-澳洲Cox集團)

PCM及監造: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統包商: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為強化國內會展產業的發展,行政院於2006年核定「高雄世界貿易展覽中心暨國際會議中心」,興建經費為30億元,以打造高雄成為國際展覽會議產業重鎮為目的,希冀藉由展覽、會議產業之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起飛,增加就業機會。

   
其建物採屋頂與牆面融為一體的波浪造型,不規則的波浪曲面外觀由14組50米大跨距鋼骨主架構圍成,外面覆蓋16,000餘片鋁的複合帷幕單元,呼應海港水岸城市意象。展覽空間包含室內與戶外展場,室內展場由中央大街區劃為南北兩館,均可彈性各自再分隔為兩個獨立空間,適合各類型展覽及活動靈活運用;戶外展場亦具備專業展示功能,獨有的港灣氛圍,連結著中央大街與室內展場,提供多元而豐富的會展體驗。

   
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主要空間有:展覽、展示、會議、表演、金融商務辦公、國際經貿、資訊交流、餐飲服務及公共服務等項目。一樓展示區短期展覽攤位,包括室內1,100個、戶外400個共有1,500個;展示區可兼臨時集會使用,其有一半是挑高27公尺的無柱空間,可容納大機具或船舶等的展示,塑造寬敞開放的空間品質與氣氛。二樓會議中心則包括:2,000人大型會議廳1間,可分隔成1,000人使用兩間;800人中型會議廳2間;40人小型會議廳4間;20人小型會議廳6間,以及相關的服務附屬設施空間。自2011年至2016年,共獲13個獎項的肯定,結合商業、遊憩、休閒與美食,使其成為亞洲新灣區的亮眼景點。

 

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

資料來源:本刊拍攝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會呼吸的建築,書與樹的閱讀環境

使用分區:機關用地

位置:高雄市前鎮區亞洲新灣區內

基地面積:2公頃

樓地板面積:約38,000平方公尺

規劃團隊: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技術顧問-日本竹中工務店)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採用懸吊式的鋼棒,為輕量化的設計,整棟建築以玻璃帷幕為主,穿透性相當高。其設計概念來自於大樹,以大樹下的常民文化為概念意象,因此,建築體就像是棵大樹;一樓是挑高七米五無柱空間,就像是樹蔭廣場,來訪的民眾可以在此空間休閒、閱讀或運動。為創造地面層的空間穿透性,實現一樓不落柱的結構特色,該工程在四角落以鋼構箱型柱、圓管柱、挫屈束制斜撐等構件組成巨型支撐柱,配合八樓的桁架層組成三維立體「巨型構架」,形成該工程的主要結構系統。

   
一二樓間的夾層處備有咖啡廰與餐廳,亦可在此用餐;三至八樓西南側設計五米深的草皮綠地景觀陽台,一方面可降低高雄夏日西曬、南曬的高溫;另一方面還可讓民眾躺在草皮、綠樹下看書,創造優質的綠化閱讀場所;天井中設計懸吊的空中森林,把六、七、八樓閱覽空間包覆在樹海的視野;頂樓是一個空中花園,高雄港景色可一覽無遺。

   
高雄圖書總館的設計,融入周遭元素形塑地區人文景觀,不僅成為高雄的新地標,藉由綠建築營造永續環境空間,101年獲頒第廿屆中華建築金石獎規劃設計類首獎肯定,103年亦獲得第一屆高市新建建築物工程品質金質獎的殊榮。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資料來源: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官方網站


水岸輕軌  融入水與綠的高雄氣息,穿梭水岸的低碳交通運具

位置:亞洲新灣區的一部分及聯外交通

綜合規劃: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設計: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捷運紅橘線自2008年通車以來,服務了高雄都會區南北向(小港-南岡山)與東西向(大寮-西子灣)的民眾與遊客,為強化大眾運輸系統整體路網及接駁運輸服務,環狀輕軌之規劃可補足交通路網的完整性。其路線總長22.1 公里,共設置36 處候車站及一座機廠,總建設成本為165.68 億元(含30.52 億元用地取得費用),且為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輕軌建設分兩期施作,第一期自一心路站(C1)至哈瑪星站(C14),長為8.7 公里,已於2017年9月通車;第二期自哈瑪星站至一心路站為13.4公里,預計於2019年底完工。

   
高雄環狀輕軌於規劃時,借境英國倫敦船塢區金絲雀碼頭土地開發結合DLR 輕軌之經驗,藉由軌道運輸便捷、快速及環保的特性,可帶動沿線地區高強度的發展,其路線規劃由原本的小環線更改為大環線,再調整為環狀水岸線,行政院於2008 年3 月核定環狀輕軌路線,以解決亞洲新灣區內交通設施不足之窘境。

   
高雄環狀輕軌路線行經新灣區後,除串連區內的駁二藝術特區、海洋文化與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高雄總圖、高雄軟體科學園區、中鋼總部大樓、MLD台鋁外,更因該路線與高雄捷運紅、橘線及台鐵相互聯結,提升轉乘便利性,亦可增強新灣區內活動的可及性與土地使用強度。2018年農曆春節間,南部走春人潮擠爆輕軌,日運量超過3萬人,未來若配合亞洲新灣區內的到位建設,相輔相成可帶動整體港區水岸的發展。

 

輕軌

水岸輕軌已成港區周邊重要的公共交通運輸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14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