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航港新知
臺灣港群4月號 2018-03-30
物流

臺灣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之關鍵要因及策略初擬

  • 瀏覽人次:2637
  • 撰稿: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副教授楊清喬/企劃處張怡正

為使臺灣在全球經貿保持競爭優勢,經濟部提出五大亮點產業,分別為智慧生活產業、工具機智慧製造、物流產業、資訊服務業及創新時尚紡織,其中服務業國際化亮點產業-物流產業科技化即以低溫物流為推動重點......

為使臺灣在全球經貿保持競爭優勢,化解臺灣邊緣化風險及調整臺灣產業結構,經濟部於101年9月配合行政院「黃金十年 國家願景」八大願景之活化經濟,推動臺灣產業結構優化-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並從中提出五大亮點產業,分別為智慧生活產業、工具機智慧製造、物流產業、資訊服務業及創新時尚紡織,其中服務業國際化亮點產業-物流產業科技化即以低溫物流為推動重點


再者行政院於102年8月為加速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化,乃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概念,藉以引導具有優勢利基及前瞻性之產業發展,並擬具「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等四大行動方案,初期以法規鬆綁與改善營運環境為主,並利用現有的六海一空自由貿易港區擴大營運範疇,逐一推展各行動方案,吸引國內外投資,帶動國內產業結構轉型與發展。

為應前述自由化、國際化世界潮流,臺灣港務公司於成立之初,即研訂「強化本業、搶攻自貿、發展都會港岸」之經營策略,一方面致立於現有核心業務之強化,另一方面則配合海運趨勢及國家政策,推展多角化業務經營及跨國業務投資,期達成所訂成為全球卓越港埠經營集團之願景。


港務公司於搶攻自貿策略上,推動打造新世代自貿港區計畫,除申設自由貿易港區,擴大現有自由貿易港區腹地,積極辦理招商,吸引相關產業進駐外,並配合政府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選定高雄港及其鄰近地區為示範點、成立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等政策利基,規劃農特產品加值配銷及冷鏈專區,與產業業者合作設置國際物流子公司,發展國際貿易物流業務。


此外,近年來隨著亞洲郵輪市場持續成長,臺灣已連續2年蟬聯亞洲第二大郵輪市場,2017年來臺郵輪已達643艘次,旅客數更超過114萬人次。郵輪產業所帶動港埠週遭之經濟效益非常龐大,臺灣港務公司應思索如何藉由其優越地理位置、港埠作業效率及物流作業能力等優勢積極涉入港埠物流業務,尤其港埠冷鏈物流業務之發展除可強化兩岸冷鏈物流市場,更可發展臺灣港埠為亞洲地區   主要郵輪補給轉運港。然為能有效達成其政策目標,以期提升港務公司及國家整體物流競爭力,勢必先瞭解影響冷鏈發展之關鍵要素。


臺灣冷鏈物流發展現況

「冷鏈」或「低溫物流」是指為保持生鮮、醫藥品及加工食品等物品之品質,從生產端之原料至最終消費端產品,結合低溫環境下之硬體設備,有效維持適當溫度之供應鏈體系。一般來說,冷鏈是指食品從作物採收、禽畜屠宰或漁獲捕撈開始至消费者消费的整個過程,通過一連串互相關聯的處理流程,獲得對食品溫度的無缝優化控制管理過程。它是隨著製冷技術的進步及物流管理的發展而興起的,是以物流管理為基礎,並以製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目前,冷鏈物流的適用商品一般分為三大類:一是未經加工之初级產品,包括農產品、畜牧產品及水產品等;二是加工後的食品,如冷凍食品、包裝熟食及奶製品等;三則是特殊商品,如藥品和疫苗等(郭儒家,2003)。


臺灣地區低溫食品運輸為冷鏈物流之最大宗,目前低溫食品佔總體食品之比率約為35%,此比率與歐、美、日等國家相差不遠。此外,我國因漁業產業發展,在低溫物流的發展上亦相對較早,低溫食品冷鏈物流使用率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幾近相同,其比率已高達80~90%。根據冷鏈聯盟組織在2012年時之統計報告,推估我國低溫食品產值每年約2,800億臺幣,其中低溫物流產值每年約有500億臺幣 (郭儒家等人,2012)。因此,可知我國在低溫物流之應用與發展已達國際水準。


臺灣低溫食品通路結構如圖所示;在食品供應端部分,大致可區分為自有產地與國外進出口兩種來源。其中自有產地的農特產品,一般會透過國內農漁會、鮮果合作社或批發市場先以買斷方式向產地進貨,而後再進行共同配銷;一部分產品運送至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清潔處理、包裝與儲藏,俟收到市場訂單後,運送至各類型通路商及銷售據點進行販售;另一部分產品則直接運送至食品加工廠進行加工後,再轉入各類型通路及銷售據點進行販售亦或外銷出口。


至於國外進出口的農特產品或食品,則從國外產地經由海、空運輸進入國內,入關前需經過衛福部、農委會與海關等單位執行相關產品檢驗、檢疫與通關流程,待核准與放行後,始得將產品運送至冷鏈物流中心或大賣場倉庫,進行後續的分裝、包裝、更換標籤、儲藏與低溫配送。整個冷鏈通路,都須維持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以避免產品品質劣化與耗損,進而確保品質及安全衛生。


為使產品能躍上國際貿易市場,各食品產業無不對產品嚴格把關,以符合當地法規外,臺灣在相關低溫物流標準規範及法規以推行多年的食品及藥品GMP、CAS臺灣優良農產品、ISO 22000及HACCP等相關規範為主。隨著國際間實施藥品GMP認證的發展,我國政府亦於1982年正式推動實施藥廠GMP制度,該制度係就藥廠環境衛生、藥廠設備及組織與人事、原料與成品的品質管制及儲存管理等均納入其管理範疇。


為加強臺灣藥品產業國際競爭力,政府於1999年公告了更高標準的現代優良藥品製造標準(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GMP)。另有關食品GMP的施行,因相當受食品業者及消費者的歡迎,於是世界各國也相繼輔導業者自行實施,我國亦於1989年引進並加以推廣應用,因其使用在食品管理,所以稱之為食品 GMP (FGMP)。

我國低溫食品通路結構圖

郵輪母港與掛靠港營運比較表
地區 發展程度 相關技術 法規、規範
臺灣 倉儲管理系統
運輸管理系統
資訊客服系統
特殊保鮮服務
GMP
CAS
美國及加拿大 氮氣製冷控制技術
棧板密封空間保存技術
i-3PL客製化網路服務
HACCP
ISO 22000
GMP
歐洲 多層運輸拖車
塑膠棧板及紙箱托盤
低溫越庫物流作業中心
冷鏈控制與資訊整合系統
冷凍安全白皮書
澳洲 智慧追蹤系統 澳洲冷鍊物流指導方針
日本 各型冷藏設備(強制通風、真空、氨冷、空氣冷卻)特殊除霜方式(灑水、抗凍液、電熱、地熱)追蹤管理系統 冷凍食品協會認證
新加坡 智慧追蹤系統 牛奶及孔製品冷鍊管理實務守則
蔬菜的冷鏈管理之技術參考
冷藏豬肉冷鏈管理實務守則
中國大陸 倉儲管理系統
運輸管理系統
食品冷鏈物流技術管理規範
肉與肉製品物流規範
易腐食品控溫技術要求
冷凍(藏)食品物流包裝、標誌、運輸和儲存
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
道路貨車運輸冷藏車館營運技術規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提升國產農、林、水、畜產品及其加工品品質,以維護生產者、販賣者及消費者權益、增進國產農產品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益,期透過優良農產品驗證制度,建立國產農產品的良好形象,確保國人飲食衛生與安全,進而提升其競爭力。因此,行政院農委會於1989年訂定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制度(Chi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 CAS)。CAS產品特點為品質及成份規格一定,需合乎CNS國家標準;衛生條件需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且包裝完整,並誠實明確標示符合規定;CAS標章適用於國產農特產品或使用國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產品,申請CAS優良農產品驗證需具備「依法設立或登記的廠商、農民團體或營利事業單位」、「廠商之衛生管理、產品的衛生安全及包裝均符合法令規定」及「廠商及其產品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驗證標準』」等3項條件。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及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系統已是全球公認可有效確保食品衛生安全的管理系統,因此,我國政府除推動廠商ISO認證外,亦於2009年公布的「食品衛生查驗業務驗證機構認證及管理辦理」中納入HACCP系統的模式,期藉由民間力量,推動加速冷鏈產業HACCP驗證,亦促使食品業維持HACCP制度的自主管理責任,以達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本文綜整各國冷鏈物流發展程度、相關技術及法規、規範如下表1。



各地區冷鏈物流發展現況


臺灣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之關鍵要因初探

本文基於Porter (1990)學者所提出之鑽石模型理論,透過相關文獻、專題計劃回顧彙整及實證問卷調查結果,可將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之關鍵因素分為底下五大構面,各構面要因簡述如下:


1.冷鏈基礎設施

良好之生產要素是產業及國家競爭力之來源,為發展港埠冷鏈物流業務,先決條件即是須有良好之基礎設施,本文認為港務公司應就「港區冷鏈倉儲興建」、「冷鏈物流資訊平台建置」、「低溫理貨空間劃設」、「冷鏈專區電力供應充足」、「提供冷鏈專用裝卸設備及碼頭」、「冷鏈專業人才培訓制度」與「農特產品冷鏈產業科技園區設置」等相關基礎設施進行建置。


2.冷鏈作業能力

軟體面之作業能力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關鍵要素,臺灣在港埠作業效率面之競爭力有目共睹,然為強化冷鏈業務,建議應就「多溫層配送技術及能力」、「全程溫控監管機制、設備」、「製冷技術研發」、「即時貨物追蹤系統能力」、「整合冷鏈物流環節能力(生產、儲存、加工、運輸、配銷)」、「冷鏈貨物處理能力(包裝、運送)」及「冷凍設備維修及相關零配件調貨能力」等冷鏈作業能力進行強化與發展。


3.港務公司策略

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是影響企業與產業競爭力之關鍵要因,就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策略而言,建議可朝「與業者合作經營冷鏈物流事業」、「獎勵冷鏈物流業者進駐港區投資」、「協助業者合營擴大經營規模降低成本」及「協助業者整合報關、檢疫、運送等流程」面向著手。


4.擴大產業需求

臺灣市場規模過小,因此對於低溫物流上的挑戰性不足幅員廣大之國家,且缺乏大型區域物流服務經驗,使臺灣冷鏈物流產業成長受限,因此,港務公司及政府有關單位可就「食品工原物料管制放寬」、「多溫層併櫃法規鬆綁」、「自由貿易港區區外加工限制放寬」、「自貿港區加工稅稅賦調降」、「兩岸冷鏈物流試點營運及冷鏈技術交流」及「兩岸生鮮、農產品數量種類開放」等方面努力以擴大產業需求。


5.國家冷鏈政策

冷鏈物流已被兩岸視為國家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兩岸除互設冷鏈物流平台,臺灣亦在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擘劃農產品低溫物流之發展。因此,建議我國在冷鏈發展政策上應朝「推動國內冷鏈物流認證」、「食品供應鏈國際認證(ISO、GMP)」、「通關作業程序簡化」、「檢疫流程改造」及「對外簽訂經貿協定」等方向持續加強與改善。


臺灣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策略初擬

本文將張怡正(2014)之IPA研究成果彙整如下圖2,該研究共提出30 項冷鏈物流要素,並依其重要性及滿意程度的平均值分別坐落於四個象限,各象限意涵如下:第一象限(重要性高、滿意度高)、第二象限(重要性低、滿意度高)、第三項限(重要性低、滿意度低)及第四象限(重要性高、滿意度低),結果可作為港務公司擬定推動臺灣冷鏈物流發展策略之規劃參考,有關臺灣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之策略建議臚列如后:

推動冷鏈物流發展策略規劃圖_資料來源:張怡正(2014)。



1.推動相關法規鬆綁,擴大冷鏈產業需求

經由前述IPA分析資料,有關法規層面的鬆綁因素多坐落於第4象限,顯示其較無改善之急迫性,但仍可作為後續中、長期改善策略,因此,針對須改善之因素可採取以下之策略。

中期可由港務公司就所管之自由貿易港區業務先行著手改善,填答者普遍認為目前加工稅賦較高,且區外加工限制嚴格,因此,可由港務公司與經濟部、財政部等單位協商,針對自由貿易港區進、出口貨物之課稅及報關等事項進行檢討,研議調降加工稅賦及簡化區外加工報關流程,以利業者經營。長期則可透過與行政院農委會、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等政府單位之協商,放寬生鮮、農產品及加工原物料之進、出口管制,港區內得從事多溫層併櫃,獎勵業者從事兩岸冷鏈物流營運及技術交流等項,以使冷鏈物流業者得從事相關作業。


2.獎勵冷鏈技術研發,提升冷鏈作業能力

臺灣地區之冷鏈物流作業技術雖幾近國際冷鏈物流之作業能力,然其僅局限於臺灣地區之小市場,故廠商之冷鏈物流整合能力所受之考驗較小;國際間冷鏈物流發達之國家,其無論在市場規模或作業範圍均大於臺灣甚多,因此,國內冷鏈物流廠商如欲往國際發展,就必須提升現有作業能力及強化冷鏈物流各項作業之整合,為此,港務公司得以透過政府現行所推動之物流產業科技化及智慧運籌之政策,鼓勵與協助港區冷鏈業者進行作業流程整合,帶動國內產業結構轉型與發展,以符合市場規模及國際要求,並商洽相關單位,獎勵廠商從事冷鏈技術之研發,以提升臺灣冷鏈物流廠商國際競爭力。


3.強化冷鏈人才培訓,健全冷鏈基礎設施

藉由前述IPA分析結果,填答者對於「港區冷鏈倉儲興建」及「提供冷鏈專用裝卸設備及碼頭」等冷鏈物流要素認為相當重要,但不滿意現行之狀況,因此,該兩項要素得視為港務公司短期可著手進行改善事項,惟因冷鏈物流為高度專業之行業,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初期建議延攬冷鏈專業人才,並進行相關專業人才培訓,後續再對冷鏈物流資訊平台、冷鏈專區電力供應及低溫理貨空間逐一檢討改善,長期應視產業發展需求協助政府設置相關產業冷鏈科技園區。


4.研訂公司冷鏈策略,廣植業者經營利基

港務公司推動冷鏈物流發展之主要目的為為顧客創造物流價值,並強化港務公司多角化經營能力,進而提昇港務公司營收效益,因此,港務公司須研訂相關策略,以利港區冷鏈事業發展。依據IPA分析資料所示,考量冷鏈物流產品之特性,為免貨品失溫損壞,港務公司短期策略應積極推動冷鏈物流管理,並協助港區冷鏈業者整合報關、檢疫、運送等流程,以使流程簡化達到快速進出港區之目的;中期策略則可採與業者合營冷鏈物流或協助業者合營擴大經營規模,以降低業者投入成本,或獎勵冷鏈物流業者進駐港區經營等擴大廠商於港區經營之利基,以促成業者於港區從事冷鏈物流作業。


5.推行冷鏈環境改造,落實國家冷鏈政策

由於我國政府於1989年公布施行食品優良製造標準(GMP)及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國內大型的食品製造商多已取得相關認證,以利其製品於國內銷售,且國內食品製造業為使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亦紛紛採行國際認證,因此,填答者對國內冷鏈物流認證及食品供應鏈國際認證等項均為較為滿意。然有關通關流程、檢疫流程及經貿協定簽訂等項,填答者均感到不滿意;因此,港務公司短期內可與海關單位著手進行通關程序改善,促使通關作業程序簡化,以利業者縮短通關時間,減少貨品因失溫而損壞之情事;長期則應協助行政院衛生署、經濟部等單位,進行檢疫流程改造與對外簽訂經貿協定,以創造業者經營利基。


結語

本文係透過相關文獻、計畫成果之彙整,利用鑽石理論模型找出影響臺灣港務公司發展冷鏈物流之關鍵影響要素,透過問卷調查及實證分析,本文提出港務公司在發展冷鏈物流業務時,應就(1)冷鏈基礎設施、(2)冷鏈作業能力、(3)港公司策略、(4)擴大產業需求以及(5)國家冷鏈政策等五大層面進行關切與管理。最後,由IPA分析結果,本文亦提出五項策略建議供港公司及政府參考,包括(1) 推動相關法規鬆綁,擴大冷鏈產業需求、(2)獎勵冷鏈技術研發,提升冷鏈作業能力、(3)強化冷鏈人才培訓,健全冷鏈基礎設施、(4)研訂公司冷鏈策略,廣植業者經營利基、及(5)推行冷鏈環境改造,落實國家冷鏈政策。希冀相關關鍵要因及策略初擬,可協助港務公司及國家在發展冷鏈物流上能有效達成其政策目標,並提升港務公司及國家整體物流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經濟部,2012,臺灣產業結構優化─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行動計畫,中華民國經濟部,臺北市。

2.王翊和,2013,食品安全管理「上篇」,採購與供應,第100期,p.38-p44。

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4,發展低溫運輸物流系統之課題與因應策略,臺北市。

4.張怡正,2014,發展港埠冷鏈物流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5.郭儒家,2003,低溫物流中心的系統建構,冷凍與空調,第22期,p.57-76。

6.郭儒家、陳慧娟、洪碧涓,2014,現代科技在冷鏈物流產業上的應用

7.Porter, M.E., 1990.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Nations, Free Press: New York.



  • 喜歡此專欄請按讚21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status
資料處理中,請稍候...資料處理中,請稍候...